专业编制: 可研报告、节能报告、社稳报告、项目策划、概念性规划设计、全过程咨询

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报告|可研报告|节能评估报告|项目申请报告|乡村振兴|项目策划首选云南旭峰

一站式全过程咨询服务提供商

提供可研、节能、稳评、策划、环评、水保、设计等咨询服务

0871-66016741
2021年昆明市工业和信息化产业发展综述
发布时间:2021-12-29 14:46:44浏览次数:
今天是2021年12月26日,时光的飞轮穿梭了三百多个日子,又回到岁末终点,即将开始新的轮回。这一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成为现实,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开启。这一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机遇和挑战并存。
这一年,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报告多次提到“昆明”:加快推进昆明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工作;聚焦中药(民族药)、生物制品(疫苗)、化学药和化妆品等重点方向,开展精准招商,支持昆明建设国际大健康名城,打造全国重要的生物产业集聚区;全面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形成以昆明中心城市为核心、以滇中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县城为重要载体,区域中心城市、边境口岸城市、国际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等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
这一年,市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会议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明确昆明未来五年工作的目标和方向,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优化发展布局、提升城市能级,引领带动滇中崛起,当好全省发展的排头兵和火车头。其中,在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方面提出,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增强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
“十四五”开局之年,经济发展的新坐标。这一年,昆明牢固树立“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理念,坚持“两型三化”发展方向,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投资、调结构、增动力,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稳步提升。
育动能 工业经济平稳向上
12月10日,云内动力2022年合作伙伴大会举行。大会透露,今年1—11月,云内动力累计发动机产销量分别为47万台和45万台,明星产品德威动力四气门发动机市场占有率连年攀升,截至今年11月该系列发动机累计销量已经突破130万台。
12月17日,昆明市人民政府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昆明会堂举行。双方将在良好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光伏产业等方面深化务实合作,全面推进战略合作协议尽快落地落实。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华为中国区总裁鲁勇说,华为根植昆明市近30年,是“数字昆明”建设的亲历者与见证者。昆明有着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数字经济发展的土壤,潜力巨大、商机无限、大有可为。
窥一斑而知全豹。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昆明一方面聚焦烟草、化工、冶金、医药、电线电缆、农副食品加工等重点产业,重点服务好14户龙头企业、43户骨干企业和50户与重点产业链关联度高且成长性好的企业,发挥好中央和省属大企业“稳定器”作用;另一方面,厘清昆明工业新兴产业底数,在市域范围内地毯式开展新兴产业全产业链调研,通过调研摸清家底,理清发展思路,提前谋划新兴产业发展脉络,编制产业施工图谱。
市统计局12月2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两年平均增长4.3%。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8.5%,医药制造业增长9.2%,装备制造业增长16.6%,电力、热力生产及供应业增长33.0%。
“我们建立了行业处室、驻县区稳增长工作责任处室及各县(市)区、产业园区协调配合机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联运落实的工作格局,对14户龙头企业在生产经营困难问题和296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在投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类、分层级、分行业按月会办,全力推动项目加快建设,促进企业加快发展。”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帮扶企业的同时,昆明还着力培育新兴产业。在新材料产业方面,加快贵金属集团贵金属产业园、云南锗业碳化硅、贵金属前驱体产业化等项目建设,先导公司、东旭集团和湖南裕能3家企业签约入驻,计划在昆明布局光电子微电子及半导体新材料、生物医药新材料和新能源材料项目;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首台“昆明造”5G手机成功下线,预计全年手机智能终端产量超过500万台;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支持国药集团、波顿香料等行业龙头企业项目落地建设,生物所建成8000万剂新冠灭活疫苗应急生产车间,云南白药、生物所、贝泰妮等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持续向好。前三季度,全市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增速高于传统产业9.1个百分点。
再提升 园区建设步伐加快
累计服务“双创”企业(团队)1100余家,引入华为、启迪等国内知名科技企业,优必选、瑞立视等国内科技“独角兽”,成功孵化云南易用软件、云南联合视觉等本土高新技术企业1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8家;截至今年三季度,“双创”企业累计完成营业收入61.54亿元,累计带动就业约4000人,累计获得知识产权585项,“双创”企业营收总额达18.63亿元,创新创业培育成果显著⋯⋯这是昆明呈贡信息产业园区截至目前的“双创”成果。
时间回到3月,省开发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首批开发区优化提升方案审核情况的通知》,全省首批27个开发区优化提升方案获批,宜良产业园区、东川产业园区、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昆明呈贡信息产业园区)和禄劝产业园区4个产业园区优化提升方案获批准实施。
“对园区来说,优化提升后产业定位更精准,在今后的招商工作和相关政策制定过程中,能明确产业重点有所倾斜。通过汇聚一批数字经济企业和项目,助推全市乃至全省产业纵深发展。”昆明呈贡信息产业园区相关负责人说。
根据规划,优化提升后的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将在原发展规划基础上重点保持“两不变”,推动“一调整两提升”。“两不变”即规划定位不变、现有管理机构不变。“一调整两提升”即重新调整划定园区面积,着力推动实现园区环境优化和工作效能优化提升。
今年以来,昆明建立了干部定点挂钩园区指导服务制度,着力优化提升园区建设,组织推荐电子信息·昆明高新区创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新材料·昆明高新区、生物医药·昆明高新区、化工·安宁工业园区获评四星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前三季度,完成园区基础设施投资68亿元,建设工业标准厂房43万平方米,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104.4亿元,增长14.9%。
9月,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开发区及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围绕把握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创新提出打造发展高能级、产业高聚集、建设高品质、产出高效益、管理高效能“五高”新型园区,致力于把园区打造成为全省新型工业化的示范基地、产业集聚的洼地、科技创新的高地、产城融合的示范区,为高质量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促融合 数字赋能产业发展
11月30日,昆明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院挂牌,致力于高效推动昆明市数字经济发展,加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构建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加快全市数字经济发展步伐,这是首个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研究院。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副所长李海花说,作为昆明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院战略合作伙伴,将利用其国家高端专业智库和产业创新发展平台的资源和能力,围绕昆明重点产业领域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和应用推进等工作,为昆明市提供决策支撑、规划咨询、载体建设、创新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持,推动构筑产业新生态、打造发展新动能、推动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
今年以来,昆明发力数字赋能,两化融合不断深入。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批复同意建设昆明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该通道建成后将覆盖高新区、昆明经开区、滇池度假区、昆明呈贡信息产业园区等4个重点园区,在重点产业园区与国际通信出入口局之间建立起一条直达专用数据链路,对满足全市乃至全省外向型企业和产业的国际通信需求、推动国际贸易发展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助推昆明国际通信枢纽建设,支持昆明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加快推进企业数字化改造、网络化改造、智能化改造,云内动力G系列节能环保轻型商用车汽油机产业化建设等13个项目纳入2021年云南省工业互联网“三化”改造试点示范项目申报系列。目前共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42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02家。昆明市促进企业上市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全市共增加7户上市企业,占全省新增上市企业的77.78%,2021年新增上市企业4户,云南生物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为首批登陆北京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
开局之年,经济走势稳中向好。展望明年经济工作,“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中央经济工作会这样定调;“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经济强”,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这样强调;“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市第十二次党代会这样号召。
改革开放试验田播下高质量发展的“新种子”
回顾昆明市经济建设发展道路,2019年8月30日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的设立挂牌,无疑是里程碑事件。昆明自此进入“自贸时代”,舞台更大、目标更远、责任更重。
两年来,自贸试验区建设给昆明城、昆明人带来的“化学反应”,正在激发一场新的动力变革。
立足“为国家试制度”的历史使命,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狠抓制度创新,强化系统集成。改变的不仅是效率,还有内生动力。围绕国家和省下达的3年改革试验任务,昆明片区建档立卡、时间倒排,改革试点成效显著。截至目前,《总体方案》涉及昆明片区的141项试验任务,已完成119项,完成率84%,除涉及中央事权正在协调争取,均已100%实施;推出并实施95套改革创新工作方案,发布创新案例27个,上报经验案例58条。在政府职能转变、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金融服务创新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创新成果。
自贸试验区的“昆明速度”“昆明温度”“昆明气度”逐渐深入客商心。承接省、市下放权限,121项行政管理事项在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综合服务中心窗口有序运行,截至目前,共办理省、市赋权事项2100余件;推行商事登记“三免一限+智慧政务”审批制度改革,实施“集群式注册”,在全省率先实行“全类型市场主体刻章政府买单”服务,市场主体1.5小时即可完成注册并免费领取全套印章;完成“证照分离”改革,启动连锁药店等15个行业的“一业一证”改革试点,仅医药行业平均审批时限压减近80%,申请材料压减近70%;先行先试区域评估、“先建后验”和“拿地即开工”,实行分阶段并联审批,工程项目审批时限控制在50个工作日以内,“工业标准地”项目拿地当天即可开工建设,目前已受理13个“先建后验”项目,总投资120亿元。
一项项探索在改革“试验田”中播下“新种子”,孕育成长,有了一定的“收成”。2019年、2020年,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分别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068亿元、2218亿元,平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迈上2000亿元新台阶。两年累计到位市外内资319.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5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288亿元。新增注册企业28160户,新增企业实现税收收入23.73亿元。世界500强及分支机构扩大到58家。
 
成功加入世界自由区组织,参与国内自贸创新联盟。与磨憨—磨丁经合区联合打造港口、综保区、口岸“三位一体”的对外开放平台。首创全国电力交易跨境“淘电”模式、市场用电绿色凭证助力双碳经济等先进做法。
党中央提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不能简单以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必须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开放成为必由之路。
如何在开放上当好排头兵?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将继续以敢为人先的态度,推动创新发展。积极融入、主动衔接RCEP规则、规制及标准,突出“沿边”“跨境”特色,在服务贸易、消费市场、推动外贸、吸引外资方面加大压力测试力度,努力实现从“要素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变。提前谋划2022年的5项和获批后1年的17项试验任务,完善“一条试验任务对应一个案例”机制,做好案例储备,力争每年案例梳理不少于40个、成熟案例不少于20个,探索形成一批原创集成创新案例。
0871-66016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