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编制: 可研报告、节能报告、社稳报告、项目策划、概念性规划设计、全过程咨询

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报告|可研报告|节能评估报告|项目申请报告|乡村振兴|项目策划首选云南旭峰

一站式全过程咨询服务提供商

提供可研、节能、稳评、策划、环评、水保、设计等咨询服务

0871-66016741
以乡村善治推动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3-06-07 17:47:24浏览次数:

 

 
一、乡村善治难题
①农村空心化问题日益严重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提速,农村空心化问题日益突出。现在留守在农村居住和生活的基本是妇女、儿童和老人,不仅无法承担起农业生产的重任,更使乡村治理主体乏力,不能承担起乡村治理的重任,特别是影响村民自治的顺利推行,同时也对推进国家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新的挑战。
②乡村治理主体缺乏积极性
乡村治理的主体主要分为人和组织两大类。从人这个角度看,表面上认为农民的整体教育程度提高了,参与的能力和水平增强了。但如果做深入分析,便可发现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村民正在逐渐失去政治参与的积极性。
从组织的角度看,现在的农村地区乡镇政府作为基层政府,职能转变还没完全到位,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职能还没有发挥好;农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作用发挥不够,特别是村民委员会作为村民的自治组织,没能起到组织村民参与公共管理的作用,个别地方还有村支两委不和的情况出现,也极大影响了乡村治理的效果。就非政府组织而言,当前农村除了合作社等经济组织发展较快,产生了一定积极作用外,农村民间组织发展非常滞后,难以跟上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需要。
③乡村治理“信息化”建设滞后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现代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极大地改变甚至重塑了社会生产、交往和组织的关联形态,在改变人们社会生活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乡村治理方式,对乡村治理效果提出了更高标准、更严要求。
但是,我国乡村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资金投入不足,信息化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低,硬件设施不健全,数据平台互联共享不足,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不能及时应用。一些地方乡村治理方式缺乏有效创新,线上、线下与网上、网下统筹治理能力不足,未实现对辖区人口、民生建设、公共服务的数字化管理,不能有效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党员教育管理、社会舆情引导、就业创业信息获取、技术技能培训等。
二、如何提升乡村善治效能
①坚持数据赋能,实现乡村治理智慧化。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线上线下融合的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加快完善。立足新时代国情农情,应着力发挥信息化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支撑作用,繁荣发展乡村网络文化,构建乡村数字治理新体系。
此外,应坚持“治理+监督+服务”一体,将乡村治理重点内容形成正负面清单,以积分方式实行管理,引导农民广泛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同时,线下通过“党建引领+产业发展+集体经济+村规民约”模式,实现乡村在治理中服务、在服务中监督、在监督中强化自治,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和手段的智能化和现代化。
②坚持载体创新,实现乡村治理多元化。
创新是实现乡村善治的重要手段和关键路径。不断开拓探索多元治理模式,切实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通过一体推进警源、诉源、访源“三源”共治,充分发挥矛盾纠纷调解作用,落实矛盾纠纷常态化排查机制。以网格化管理提升自治水平,全面推行“党建共抓、服务共担、矛盾共调、文化共融”治理模式,着力解决跨区域基层治理难、边界纠纷调处难、村级规划难等问题,实现边界地区发展的倍增效益。
③坚持联动发展,实现乡村治理连片化。
坚持“资源互补、协同发展”总体思路,走地域相近、资源相同、产业相连、发展相融的抱团式发展之路。抓产业联培,促群众增收,依托各村优势,做精做强特色产业,着力发展乡村旅游、杂交水稻制种等产业,积极探索万亩油菜花节、帐篷节等乡村旅游新热点,打造“生态种养+节庆活动+乡村旅游”新业态,织密产业发展大网,形成集中连片示范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抓生态联治,建美丽村庄,从人居环境入手,连通村域间交通、产业、公共服务设施等,整体打造美丽乡村生态旅游聚集区。
④坚持综合施策,实现乡村治理系统化。
坚持系统思维,着力打造“规划好、投入少、能复制、认可高、可持续”乡村治理新模式,突出抓好村庄环境美化、乡村人文改善和农业产业发展。着手于人居环境美化,开展厕所革命和“一拆二改三清四化”工作,打造“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亮丽画卷。着眼于人文环境改善,通过“三治”融合,营造公平公正的乡村人文环境。着力于乡村产业发展,通过人居人文环境的优化,不断吸引农村能人、外出务工人员、乡贤返乡和社会资本发展适宜的乡村产业。
另外,可运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打造“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特色产业”示范点,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新格局,让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经济和发展优势。
⑤坚持盘活资源,实现乡村治理全面化。
科学有效整合农村土地资源,推动农村空间布局合理优化,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升,助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结合实际,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完善村庄规划编制,促进资源空间优化配置,实现土地资源效益最大化利用,推动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
⑥坚持依法建设,实现乡村治理法治化。
现阶段,我国农村的法治意识淡漠,和城市有较大的差距。因此,走乡村善治之路,必须强化乡村法治建设。一是要加强法治宣传,培育法治文化。丰富宣传方式,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法治宣传,建设法治微信群,定期推送法治宣传材料;建立乡村法治宣传平台,开设法治论坛,邀请专家讲法律课,邀请守法典型讲法等。二是要建设法治乡村。强化法律在维护农民权益、规范市场运行、农业支持保护、生态环境治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等方面的权威地位。广大党员要带头遵法守法用法,彻底消除乡村“法律盲区”,让法律在乡村家喻户晓、有效实施。
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实现乡村善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地历史文化、经济发展、风俗习惯等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因地制宜,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高乡村善治水平。
 
0871-66016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