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编制: 可研报告、节能报告、项目策划、概念性规划设计、全过程咨询

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报告|可研报告|节能评估报告|项目申请报告|乡村振兴|项目策划首选云南旭峰

一站式全过程咨询服务提供商

提供可研、节能、稳评、策划、环评、水保、设计等咨询服务

0871-66016741
PPP项目为何被清理整顿
发布时间:2023-02-20 14:35:26浏览次数:
理论与现实往往存在偏差,甚至出现南橘北枳的情况。PPP项目前期的野蛮生长,导致实际运作偏离初衷,各种不规范模式泛化、异化,质量和效果均未如预期,以致2017年后的几年间被多省叫停。原因为何?
第一、明股实债,增加地方隐形债务。PPP模式的核心目的本是通过撬动社会资金,让社会资本与政府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实现公私合作共赢。但是,很多项目经过改头换面的包装,成为地方政府变相融资的手段,新的融资平台。一些项目完全没有经营收益,社会资本也毫不在意,以回购投资本金、保障最低收益、全额承担融资偿还责任等方式,一味依赖地方财政兜底,并通过抽屉协议、阴阳合同等手段规避监管。名为股权投入,实为债权融资,进一步增加地方政府的隐形债务压力。
第二、项目论证监管不足,本身存在硬伤。一些项目未经过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如对普遍涉及的征地拆迁费用、配套设施投入、收益敏感性分析等问题估计不足,或项目“一捆多”搭售PPP模式,不断扩大投资额冲高地方无效GDP,导致实际执行与初始预期相差甚远,“香饽饽”变成了“鸡肋”;一些项目未做好规划、立项、用地、环评等前期工作,导致后期无法融资,资金链断裂;还有一些项目运营不透明,暗箱操作指定合作方,招投标程序流于形式,最后社会资本履约不力,甚或牵引出寻租贪腐案件,项目被搁浅,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第三、政府单向违约,社会资本进退维谷。比如地方政府换届,管理层更替,新官不理旧账;政府或因获得全额低成本的建设资金,或因上级严令整顿清理,单方面更改招标条件,试图终止合作;项目建设完成,政府面临财政支付压力,故意制造障碍延迟验收或不按合同约定支付费用;负责PPP项目的公务员团队官僚习气严重,决策过程冗长,人员时常更换,缺乏平等的商业合作意识……诸上种种,造成项目烂尾、资产闲置,部分地区的甚至给投资方留下“骗骗骗”、“赔赔赔”的印象,严重破坏社会资本对政府的信心,挫伤民间投资积极性。
第四、社会资本运管能力有限,存在不诚信经营。有的社会资本方项目运营经验不足,将PPP视为政治任务大干快上,未曾对预算超支、收益波动等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进行审慎评估,导致项目无法如期完工、正常经营;有的超负荷并行多个PPP项目,小马拉大车,资金筹措能力弱,对通过贷款及发债所获资金短贷长用,一旦项目经营出问题,资金链断裂,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还有的社会资本方虚增投资总额以减少实际投资,或抽逃、挪用资本金,或降低建设标准,或在项目运营时偷排污水,或在开工后加码要求……各种不诚信经营行为,造成社会公众不满,被政府强制清退。
PPP模式未来会怎么发展
对于存量清退的PPP项目,财政部规定原则上不能安排财政预算支出,这意味着原先设定作为融资偿付和投资回报主要来源的政府付费,不再具备可操作性,这与招标条件和合作协议存在重大法律冲突。
如果项目尚未落地,可及时叫停或重新调整结构;如果已经开建,通过解包还原,穿透式监管:明股实债的应化转为政府债务,或用其他经营性项目收益替代,逐步清偿;社会资本缺乏运管能力的,可替换或补增新的合格资本方。因此产生的投资损失,可根据协议约定的政策风险分担机制,双方协商解决。政府不应单方面采取行政手段终止合约,将风险全部转嫁给社会资本。如此会严重破坏地方营商环境,挫伤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投资的积极性,一来二往对全国资本活跃度、资源配置效率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
对于新增的PPP项目,规范发展、阳光运行是主基调,需要不断地总结过往成功和失败的经验,面对各种新型融资工具,不能头脑发热,不计成本地跟风而行。
一方面,PPP模式的各项政策制度正不断完善,准入审查、绩效评估、合同管理等日趋细化,项目风险评估阶段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充分学习、充分论证;另一方面,疫情之后经济需要复苏,稳投资、稳增长仍是重要工作任务,PPP模式在未来数年仍将受到各方重视。
在发展方向上,PPP模式会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方面赋予更多新基建的内涵,在节能降碳、绿色发展方面发挥更多的作用,因此,应用领域和参与主体也将迎来新的变化。同时,随着PPP二级市场形成和REITS 等证券化途径的打开,为公共服务资产的退出和流动提供了更多机会。
      回顾PPP模式这些年在中国的曲折发展,有三个深层次的核心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地方政府迫于投资拉动GDP增长的政绩考核压力,无论何种新的融资工具出台,都极容易异化为政府变相融资的手段,加大隐性债务压力。中央的政策约束和强化监管固然重要,但根本解决之道还是在于地方政绩考核标准及财政结构的调整优化。二是目前社会资本中国有企业占比过大,而占GDP比重超过60%、企业数量超过90%的民营资本,因为前期项目清退遭受过重大损失,多采取观望不合作态度。不仅不利于PPP模式实现“三个有助于”的功能,而且会进一步加剧中国经济的失衡。三是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应充分考虑地方资源禀赋,尊重市场资源配置规则,以此确定和孵化优势产业。简单的“筑巢引凤”逻辑,已不能适应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过度超前、超量的交通运输和产业园开发等基建项目,虽然一两年内能做大GDP,但如果没有足够的产业支撑、消费促进,长期来看只会形成资源虚耗,留下一地鸡毛。
0871-66016741